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
勸人節哀有技巧

華爾街日報  2011年 02月 14日

如果有人失去摯愛﹐你該如何安慰?說些什麼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慰藉之意?只是說一句“我很遺憾”似乎並不夠。

幾週前﹐我表兄亞瑟在睡夢中突然離世﹐我深刻體會到了安慰別人很不容易。雖然我自己也很傷心﹐但還是想勸表兄的父母、妻子和妹妹節哀順變。然而﹐什麼樣的言語和行動能幫助他們度過這段艱難時期﹐不只是在葬禮前後﹐還包括他們悼念死者的日日夜夜?怎樣才能避免在傷口上撒鹽?我應該常打電話、登門拜訪還是寫電子郵件?我該談論對表兄的美好回憶嗎?我該分享自己悲痛的心情嗎?還是說﹐我該留出一點空間﹐不要去打攪他們?

《安慰的藝術》(The Art of Comforting)一書作者、節哀諮詢師維爾•沃克(Val Walker)說﹐安慰別人是有技巧的﹐但沒人教我們這個。我們所處的社會注重解決問題﹐我們認為應該勸別人節哀﹐而不是傾聽他們要說的話。另一種情況是 ﹐我們往往躲避那些情緒脆弱或需要幫助的人﹐因為覺得無法安撫他們。

最難啟齒的交談也許就是傳達摯愛之人的死訊了。節哀顧問說﹐要簡單而快速地說出消息——用一兩句話﹐並盡可能選擇人少的地方。等待對方接受這個噩耗﹐然後給予安慰。

但如何安慰呢?我向處於悲痛之中的親友詢問這個問題。亞瑟的父親、我叔叔希德尼(Sidney)說﹐葬禮結束後的幾天和數週內﹐他收到人們發來的電子郵件和打來的電話﹐覺得內心得到了一些慰藉。

希德尼說﹐有些話根本起不到安慰的作用﹐比如“你孩子不該這麼早離開人世”﹐“他太年輕了”之類的。

亞瑟的妹妹、我表妹莎拉(Sarah)說﹐她感激朋友打來和發來的那些不催她回復的電話、電子郵件或短信。她說﹐不需要與人交談或回復﹐但知道第二天還能再次得到那些支援和安慰﹐這種感覺會讓人心裡好受一些。

兩年前﹐克里斯汀•懷特(Christine White)的丈夫突然離世﹐她的鄰居和朋友試圖表達哀悼之情。他們打來電話詢問事情經過﹐瞭解她的狀況﹐過來看她﹐還帶來墨西哥玉米麵肉卷、烤牛肉、炸雞等食物。他們提供各種幫助﹐有些人對她說﹐需要什麼儘管告訴他們。

克里斯汀覺得這些安慰很煩人。她說﹐關於她丈夫去世情況的問題等於重新揭開她的傷疤﹐而關於她個人狀況的問題讓她不得不撒謊說自己還好。她沒什麼胃口﹐只能把大多數送來的食物都給她養的狗吃。克里斯汀今年36歲﹐在德克薩斯州路易斯維爾市(Lewisville)擁有一家水療產品公司。她說﹐這些人的反應就像餅乾模子一樣一成不變﹐根本就起不到安慰的作用。

她說﹐真正給她帶來慰藉的是﹐一位也曾失去丈夫的女人給她發來一首打動心靈的詩﹐有個表親送她一盒玻璃天使﹐還有朋友發給她一個網路連結﹐是女歌手娜特莉婭•格蘭特(Natalie Grant)唱的《曾經牽手》(Held)。

什麼才是安慰心痛之人的正確方式?下面是節哀諮詢專家以及曾經失去摯愛的人們給出的一些建議:

說話簡短一點。一開始﹐說一句“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遺憾”就足夠了。然後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﹐要經常表示“我在想著你”。

節哀諮詢師沃克說﹐坦承自己不知道該說什麼。

失去丈夫的克里斯汀說﹐別問“發生了什麼事情?”這會讓本來就很傷心的人更加痛苦。

別打開話匣子大說特說自己失去摯愛的經歷。沃克說﹐你講的東西只要能讓他們覺得你也曾經感同身受就夠了。你要表達的是﹐“我也失去過自己的母親﹐你有什麼想跟我說說的嗎?”

避免說一些陳詞濫調。沃克表示﹐“風雨之後才見彩虹”、“經歷過後會更堅強”以及“他現在已經安息了”這些話帶有說教意味﹐言語傲慢﹐顯得漠不關心。

別標榜自己知道痛失摯愛的人現在的感受﹐別建議死者家屬“重新開始”。避免說諸如“應該”和“必須”之類的字眼。也許﹐你可以這麼說:我只能想像你正在經歷的悲痛。

效仿死者家屬在Facebook上的做法。他們有沒有在網上發佈死訊?如果沒有﹐別主動把他們的悲痛公諸於世。如果你想用Facebook作為一種溝通手段﹐那就簡短地表達慰問之意﹐或分享一段自己的經歷。不要討論死者如何去世的情形。

把你的宗教信仰留給自己﹐除非你確認你要安慰的人也抱有相同的信仰。(只是說你會為死者的家庭祈禱祝福是可以的。)

如果你主動提供幫助﹐不要期待對方的回復。你要表明態度﹐說自己想幫忙﹐但理解他們可能無法及時回復﹐因此會再打電話聯繫。

承諾自己在未來數週或數月隨時都願意提供幫助﹐並遵守自己的承諾。

下面是節哀慰問最新指南

人們往往不懂如何向失去摯愛的人表達同情和慰問﹐無論是在死訊傳來之際﹐還是在葬禮之後的數週或數月。下面列出一些建議:

1、伸出援手。不要讓電子郵件或短信取代登門看望或打電話慰問的方式。記住﹐很多讓人感到安慰的東西﹐如說話的聲音語調、眼神的接觸以及身體的觸摸﹐都是無法訴諸於文字的。

2、學會傾聽。順從死者家屬的做事方式﹐讓他們談論對其來說重要的事情。

3、分享一段回憶。對死者家屬而言﹐聽摯愛之人的一段往事及其給別人帶來的感受﹐是一種安慰。

4、提供切實的幫助。你能幫忙安排葬禮嗎?幫著帶帶孩子?幫著割草?大多數的死者家屬不主動尋求幫助﹐因為他們不想顯得很無助。

5、帶很多食物上門前要先問一下主人﹐看他們想吃什麼﹐需要什麼。吃的東西不一定花哨﹐牛奶、雞蛋或果汁也許都行。

6、送一些能夠延續下去的東西。不妨跳過鮮花﹐也許可以分享一本紀念冊﹐或者做一些慈善捐款來悼念逝去的人。

Elizabeth Bernstei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